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安徽省淮南市:从“双清单”到“连心桥” 一座城的双拥密码
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安徽省淮南市:从“双清单”到“连心桥” 一座城的双拥密码
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安徽省淮南市:从“双清单”到“连心桥” 一座城的双拥密码4月23日,全国双拥(shuāngyōng)模范城(县)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,淮南以(yǐ)“军地共推发展、军政共抓双拥、军民(jūnmín)共建和谐”的生动实践,成功获得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荣誉。这份荣誉的背后,是淮南近年来以制度为基(wèijī)、以创新为魂、以实干为笔(wèibǐ),绘就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壮美画卷。
高位推动:筑牢双拥“强(qiáng)基石”
双拥(shuāngyōng)工作,贵在顶层设计,重在责任担当。2020年(nián)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将双拥工作纳入“一把手”工程,顶格推进,顶格落实。
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,市双拥(shuāngyōng)工作领导小组不仅得以保留,更将38家(jiā)中央及省属驻淮企业、医院、金融机构纳入成员单位,构建起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双拥工作网络。市委常委会(chángwěihuì)、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双拥工作20余次,“四大班子”领导带头参与军地共建(gòngjiàn)活动(huódòng)60余场次,以“头雁效应”激发“群雁活力”。
制度创新是双拥(shuāngyōng)工作的(de)“压舱石”。淮南市先后出台《淮南市拥军优属条例》《军地互提需求、互办实事(bànshíshì)“双清单”制度》等政策(zhèngcè)文件,确保双拥工作有法可依、有章必循。四年来,军地双方确定的90项“双清单”任务(rènwù)全部高质量完成。从火箭军某部营区建设到海军“淮南舰”战备训练保障,从武警支队营房(yíngfáng)修缮到国防动员训练基地建设,每一项都凝聚着军地协同的智慧与力量。
服务(fúwù)(fúwù)保障体系更是亮点(liàngdiǎn)纷呈。全市建成退役军人(rén)服务中心(站(zhàn))1204个,257家获评全国示范型站点,6人获评省级以上优秀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者。创新推出“轮值(lúnzhí)老班长”服务模式,推行军人退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为退役军人提供从入伍到退役的“全生命周期”服务,真正用制度之“实”、服务之“暖”,托起了军人军属的“稳稳幸福”。
军地共建:架起军民(jūnmín)“连心桥”
在淮南,拥军优属不是(búshì)口号,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
四年来(lái),转业军官安置到党政机关和(hé)参公事业单位100%,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提供事业单位岗位100%,随军家属就业、军人子女教育(zǐnǚjiàoyù)等“后院”“后代”问题一一被破解(pòjiě)。市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设立“拥军医疗卡”,确定9家优质医疗机构为官兵开通(kāitōng)绿色通道;军人子女中考最高可加30分,116名现役军人子女实现“满意(mǎnyì)入学”。
驻淮部队官兵的急难愁盼,始终是地方党委、政府的牵挂。为(wèi)解决海军“淮南舰”信号(xìnhào)接收故障,淮南紧急(jǐnjí)协调广州通信公司连夜抢修;投入(tóurù)500万元支持“淮南舰”护航任务,让“战舰犁波处,皆是故乡情”。四年来,市财政累计投入2.5亿余元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,军民携手筑起强军(qiángjūn)兴军的“钢铁长城”。
双拥的温度,更体现在细微处。连续六年开展的“双拥在基层、情暖系老兵”活动,累计为300余名退役老兵发放慰问金60万元;1900家(jiā)拥军门店提供(tígōng)优惠180万元,从购物、餐饮到医疗、住宿(zhùsù),军人军属处处感受“第二故乡”的温暖。武警淮南市支队官兵感慨:“在淮南,我们(wǒmen)不仅是守卫者(shǒuwèizhě),更是被守护的人。”
“兵妈妈”与战士(zhànshì)们一起包粽子
创新驱动:擦亮双拥“金招牌(zhāopái)”
创新,是淮南双拥(shuāngyōng)工作最鲜明(xiānmíng)的底色。全国首块烈士纪念设施标识牌“皖001号”在这里揭牌,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;“最美拥军人物工作室”挂牌成立,成为弘扬(hóngyáng)双拥文化的“精神(jīngshén)地标”;三集大型(dàxíng)文献纪录片《潮拥淮之南》填补省内空白,让双拥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“学历+就业”订单班开创全省先河,首期(shǒuqī)62名退役军人通过“高职教育+定向(dìngxiàng)就业”模式(móshì)实现人生转型;“相约(xiāngyuē)老兵”主题茶会举办12期,230余名老兵在茶香中畅谈家国情怀;47家医院开设“拥军病房(bìngfáng)”,1.1万余人次享受医疗(yīliáo)优待;全省率先实施退役军人免费乘公交、游景区政策,惠及106万人次……一个个“首创”和“率先”,打造出双拥工作的“淮南样板”。
社会参与(cānyù):奏响双拥“大合唱”
双拥工作(gōngzuò),全民参与(cānyù)方能凝聚磅礴力量。该市创新发布五批次优待目录清单,提供600余项优待内容;1000余家拥军(yōngjūn)企业、社会组织组成“拥军联盟”,“拥军一条街”、“拥军号”公交车成为(chéngwéi)城市亮丽(liànglì)风景线。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动员1600余家“两新”组织参与抗疫抗洪,捐款捐物410万元;淮南军分区开展“消费帮扶助农增收”行动,助销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60余万元,军爱民、民拥军的深情厚谊在点滴(diǎndī)中升华。
2020年,淮河流域发生(fāshēng)汛情(xùnqíng),驻淮部队和东部战区某部2000余名官兵紧急驰援,全市全力(quánlì)做好拥军慰问活动,军地军民日夜奋战40天,确保了淮河大堤淮南段的(de)安全,受到军地各界和百姓群众的交口称赞。
荣誉属于过去,奋斗成就(chéngjiù)未来(wèilái)。站在新起点(xīnqǐdiǎn),淮南(huáinán)将锚定“让(ràng)军(jūn)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”目标,持续深化双拥共建:推进优待证“含金量”再升级,探索“智慧双拥”数字化平台建设,打造更多“难以忘淮”尊崇品牌;加强军地协同,在科技拥军、文化拥军、教育拥军等领域开辟新路径;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,让双拥之花开遍淮河两岸。(安徽省双拥办)

4月23日,全国双拥(shuāngyōng)模范城(县)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,淮南以(yǐ)“军地共推发展、军政共抓双拥、军民(jūnmín)共建和谐”的生动实践,成功获得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荣誉。这份荣誉的背后,是淮南近年来以制度为基(wèijī)、以创新为魂、以实干为笔(wèibǐ),绘就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壮美画卷。
高位推动:筑牢双拥“强(qiáng)基石”
双拥(shuāngyōng)工作,贵在顶层设计,重在责任担当。2020年(nián)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将双拥工作纳入“一把手”工程,顶格推进,顶格落实。
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,市双拥(shuāngyōng)工作领导小组不仅得以保留,更将38家(jiā)中央及省属驻淮企业、医院、金融机构纳入成员单位,构建起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双拥工作网络。市委常委会(chángwěihuì)、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双拥工作20余次,“四大班子”领导带头参与军地共建(gòngjiàn)活动(huódòng)60余场次,以“头雁效应”激发“群雁活力”。
制度创新是双拥(shuāngyōng)工作的(de)“压舱石”。淮南市先后出台《淮南市拥军优属条例》《军地互提需求、互办实事(bànshíshì)“双清单”制度》等政策(zhèngcè)文件,确保双拥工作有法可依、有章必循。四年来,军地双方确定的90项“双清单”任务(rènwù)全部高质量完成。从火箭军某部营区建设到海军“淮南舰”战备训练保障,从武警支队营房(yíngfáng)修缮到国防动员训练基地建设,每一项都凝聚着军地协同的智慧与力量。
服务(fúwù)(fúwù)保障体系更是亮点(liàngdiǎn)纷呈。全市建成退役军人(rén)服务中心(站(zhàn))1204个,257家获评全国示范型站点,6人获评省级以上优秀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者。创新推出“轮值(lúnzhí)老班长”服务模式,推行军人退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为退役军人提供从入伍到退役的“全生命周期”服务,真正用制度之“实”、服务之“暖”,托起了军人军属的“稳稳幸福”。
军地共建:架起军民(jūnmín)“连心桥”
在淮南,拥军优属不是(búshì)口号,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
四年来(lái),转业军官安置到党政机关和(hé)参公事业单位100%,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提供事业单位岗位100%,随军家属就业、军人子女教育(zǐnǚjiàoyù)等“后院”“后代”问题一一被破解(pòjiě)。市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设立“拥军医疗卡”,确定9家优质医疗机构为官兵开通(kāitōng)绿色通道;军人子女中考最高可加30分,116名现役军人子女实现“满意(mǎnyì)入学”。
驻淮部队官兵的急难愁盼,始终是地方党委、政府的牵挂。为(wèi)解决海军“淮南舰”信号(xìnhào)接收故障,淮南紧急(jǐnjí)协调广州通信公司连夜抢修;投入(tóurù)500万元支持“淮南舰”护航任务,让“战舰犁波处,皆是故乡情”。四年来,市财政累计投入2.5亿余元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,军民携手筑起强军(qiángjūn)兴军的“钢铁长城”。
双拥的温度,更体现在细微处。连续六年开展的“双拥在基层、情暖系老兵”活动,累计为300余名退役老兵发放慰问金60万元;1900家(jiā)拥军门店提供(tígōng)优惠180万元,从购物、餐饮到医疗、住宿(zhùsù),军人军属处处感受“第二故乡”的温暖。武警淮南市支队官兵感慨:“在淮南,我们(wǒmen)不仅是守卫者(shǒuwèizhě),更是被守护的人。”

“兵妈妈”与战士(zhànshì)们一起包粽子
创新驱动:擦亮双拥“金招牌(zhāopái)”
创新,是淮南双拥(shuāngyōng)工作最鲜明(xiānmíng)的底色。全国首块烈士纪念设施标识牌“皖001号”在这里揭牌,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;“最美拥军人物工作室”挂牌成立,成为弘扬(hóngyáng)双拥文化的“精神(jīngshén)地标”;三集大型(dàxíng)文献纪录片《潮拥淮之南》填补省内空白,让双拥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“学历+就业”订单班开创全省先河,首期(shǒuqī)62名退役军人通过“高职教育+定向(dìngxiàng)就业”模式(móshì)实现人生转型;“相约(xiāngyuē)老兵”主题茶会举办12期,230余名老兵在茶香中畅谈家国情怀;47家医院开设“拥军病房(bìngfáng)”,1.1万余人次享受医疗(yīliáo)优待;全省率先实施退役军人免费乘公交、游景区政策,惠及106万人次……一个个“首创”和“率先”,打造出双拥工作的“淮南样板”。
社会参与(cānyù):奏响双拥“大合唱”
双拥工作(gōngzuò),全民参与(cānyù)方能凝聚磅礴力量。该市创新发布五批次优待目录清单,提供600余项优待内容;1000余家拥军(yōngjūn)企业、社会组织组成“拥军联盟”,“拥军一条街”、“拥军号”公交车成为(chéngwéi)城市亮丽(liànglì)风景线。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动员1600余家“两新”组织参与抗疫抗洪,捐款捐物410万元;淮南军分区开展“消费帮扶助农增收”行动,助销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60余万元,军爱民、民拥军的深情厚谊在点滴(diǎndī)中升华。
2020年,淮河流域发生(fāshēng)汛情(xùnqíng),驻淮部队和东部战区某部2000余名官兵紧急驰援,全市全力(quánlì)做好拥军慰问活动,军地军民日夜奋战40天,确保了淮河大堤淮南段的(de)安全,受到军地各界和百姓群众的交口称赞。
荣誉属于过去,奋斗成就(chéngjiù)未来(wèilái)。站在新起点(xīnqǐdiǎn),淮南(huáinán)将锚定“让(ràng)军(jūn)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”目标,持续深化双拥共建:推进优待证“含金量”再升级,探索“智慧双拥”数字化平台建设,打造更多“难以忘淮”尊崇品牌;加强军地协同,在科技拥军、文化拥军、教育拥军等领域开辟新路径;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,让双拥之花开遍淮河两岸。(安徽省双拥办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